北欧早已被我们所关注。不但由于它纬度高和峡湾众多,还有它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以及对世界经济坐标式的影响。
这次旅游的目标地是北欧加俄罗斯,还附加了爱沙尼亚的塔林,德国的汉堡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地理概念上包括东欧、中欧、西欧的边缘部分,到达8个国家,13个城市。即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芬兰的赫尔辛基、爱沙尼亚的塔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哥德堡、挪威的奥斯陆、丹麦的哥本哈根,德国的汉堡、汉诺威、杜塞尔多夫,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列日。这么多国家和城市,4000多公里行程,用13天时间走完,只能说是浮光掠影,其印象也是浅表的,除了导游介绍引导外,也夹杂些个人对欧洲历史地理与文化的理解。时光在无声流逝,记忆已斑驳模糊。游历是对散乱的点和片段的链接与补充。
如果把我们的旅游目标在地图上画成一条线,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奥斯陆、哥本哈根、汉堡、再到布鲁塞尔。其形状就像一只“钢盔”,恰好与古诺曼人与东斯拉夫人尚武精神相吻合;而将此行所经历北欧部分(圣彼得堡与奥斯陆)连成线,其形状又像一只“烟斗”,也好象北欧人在连年征战后冷静思考: 在和平中求发展,在民主中求尊严。最佳体现基督精神。
遥远的历史与文化,辉煌的科技与社会管理成果,大跨度的空间距离以及奇特的天象与地貌,都通过大巴车、火车、轮船在我们眼前掠过;它由东至西,由北向南,经过了欧洲大平原、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也经过了北海海峡和著名的涅瓦河与莱茵河。
从7月5日到7月17日, 所经,所历,所思,归纳出五点印象:
一、 森林覆盖率高。到处是森林、草场和湖泊,气候湿润,温度均衡。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两大最发达的城市,两市之间相距705公里,乘火车从莫斯科出发去圣彼得堡,中间是绵绵无际的森林,几乎看不到工厂和耕地,偶有几个村零星散落着,最多也不过十几户人家。这使人联想到在飞机上所看到俄罗斯,其森林更加辽阔。而北欧、德国、比利时诸国虽然不大,其城市之间也以森林、草场、麦田相连。大量的森林、湖泊、草场涵养水气,滋润着气候,而海洋及北大西洋暖流,又成为调节这些城市气候空调器。我们13天旅途经历,多是半阴半睛,气温在零上十几度。
二、北欧夏日最为惬意,6月到7月,日照时间最长,夏至前后可达到终日见光。此间,太阳虽然也沉落,但半夜12点仍然能看到天光,令人称奇的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与太阳落下方位仅有30度角,这与我们平日所见大为不同。北欧傍晚9—10点钟相当于我国东北晚上的6-7点钟,
三、不同国度劳动者素质差异较大,他们虽然也有共性,如工作节奏缓慢,劳动效率不高。但劳动者敬业精神和工作技能却相差悬殊。在俄罗斯,更多工作人员表现为懒惰和傲慢,比如游客入关、出境,必须承受有极大忍受和漫长时间;司机、旅店、餐厅等服务业人员工作起来一副悠然自在的样子。这可能是地大物博,没有失业危及所造成。而北欧、西欧则不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都令人称道,表现出更多的对契约精神和人性尊重。最令人赞赏的是北欧旅店业,其设备设施,环境卫生,对旅客服务都十分贴切到位。
四、国民对生活满足感强,家庭观念浓重。假日里在街头,海滨,公园,看到最多的是夫妻或夫妻加孩子家庭群体,他们休闲自在,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笑容。这里“奶爸”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我拍到很多照片反映此类生活。此外,北欧人穿着上是比较随意的,以休闲为主,很多当地品牌,价格适中,也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如瑞典的HH,火柴棍服装,丹麦爱步鞋,kiplinq包等等。
五、人口稀少,人种纯正,皮肤白皙,头发金色中透着银白,体态修长,健壮。这大概与北欧政治与经济的相对独立有关,在北欧除芬兰外其它国家都没有加入欧元区,经济上与欧盟保持若即若离关系,没有受到希腊债务与欧洲难民问题影响。因此其社会福利和社会治安都较好。俄罗斯情况更是如此,他们历史上就没有留人传统。征战中抓到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放走,这样的传统很难容纳其他民族。而以意大利和法国为首西欧国家,在长时间受民族融入,难民的涌入问题困扰,社会治安情况非常糟糕,国将不国了。
这次旅游,导游所归纳四大特点很是新鲜,她说欧洲旅游主要是“宫爆鸡丁”,即:宫(宫殿)、堡(城堡)、基(基督教堂)、厅(市政厅),形象生动,便于记忆。因为沿途参观景点,除了自然风光外,也基本围绕着这四项内容展开。
十三天的旅行也是长途奔行,大量的时间在途程,因此乘车也是观光。只不过,目之所见与相机留下的影像差距较大,主要因为车速快,沿路视线遮挡较多,加之车窗玻璃透视效果和反光原因,使照片多为模糊。尽管如此,也能够大概地比较所经国家山势地貌、城乡建筑、草木特征。乘车观光也在不断注入视觉的新鲜,减少旅途疲劳。
凯旋门和二战胜利广场,纪念着俄罗斯两次影响世界格局反侵略战争---俄法战争和二战苏德战场,二次代价惨重但是战绩辉煌,影响深远,给俄罗斯留下了战斗民族的称号。两次战争都打到莫斯科并以此为胜负决战的分界点。因此,在莫斯科设立纪念标识最为适宜。其中,库图佐夫的凯旋门还似乎对拿破仑的凯旋门一种嘲讽。尽管其规模和知名度并不如后者。
二战胜利广场为1995年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有女神纪念碑、纪念馆、鲜花时钟以及战士征战塑像。其中,女神纪念碑高达141.8米。
鲜花时钟
高达141.8米的女神纪念塔
远处是莫斯科大学
栩栩如生群雕
享誉世界的莫斯科红场。它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红场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
红场的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东面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
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列宁墓上层,修建有主席台。每当俄罗斯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
“一路一带”的丝绸之路走进莫斯科
南部为圣瓦西里大教堂。典型拜占庭式建筑,洋葱头的尖顶,彩色积木般图案,已为世界熟知。
等待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世界各国游客
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
克里姆林宫大致呈三角形,由宫墙、四座城门和二十个尖耸的塔楼,其中最高的5座塔楼顶尖上,各装置一颗直径6米的红宝石五星。
远处骑马塑像为二战胜利英雄朱可夫元帅
克里姆林宫墙外的无名烈士碑前的长明灯火
无名烈士纪念碑前的换岗仪式
国家图书馆
克里姆林宫参观入口
普京办公的地方
克里姆林宫防卫巨炮
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大钟
克里姆林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
金碧辉煌的教堂装饰
纯金圣物
一位女画家刚刚完成一幅油画作品。她画的是什么?
她画的是对面高高耸立的教堂,在绿树掩映中,塔尖的金辉熠熠闪光。
克里姆林宫墙上俯视
参观俄国诗人普希金博物馆。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丰碑式的人物,是俄国民族意识和贵族革命解放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普希金是上流社会文学艺术活动主要参与者,也娶到美妙如花的妻子,但妻子频繁地抛头露面参与社会活动,也给他带来无尽烦恼,他对妻子一往深情,岂容他人揶揄?因此而丧命决斗枪口。他以乐观的心态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悲哀地被生活所欺骗。
站在普希金遗物及手迹前,想起青年时期读过的普希金作品,其中散文《暴风雪》和《驿站长》生离死别的动人情节在记忆中还留有痕迹。
普希金手稿
普希金后裔家族
莫斯科斯大林统治时期的七姐妹建筑,外交部大楼。
莫斯科大学
高地眺望莫斯科城
当晚我们在莫斯科火车站乘列车去圣彼得,该车站于100年前建成,以开往对方城市命名,即列宁格勒车站(圣彼得堡在十月革命后改名),想到今年恰好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在此乘车也别有意味。
车站比较老旧,但是放到100年前,已经非常先进了。登上列车,看到软卧并不是传说中那样宽大,甚至感觉比国内的还狭窄些。
列车在高纬度地区运行,天光早早放亮,我长久地向车窗外注视
无边际的森林扑进眼帘,晓雾,阳光,湿露,沼泽,眼前浮现出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描写情景,阳光照亮草尖儿晶莹的露珠,人们行走在霜白的草地,留下一串串深绿色的脚印。
圣彼得堡。
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使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以后经过历代沙皇的不断扩张征伐,又把领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把库页岛、海参崴等纳入它的版图。想到这里,我们在感叹沙皇俄国的海洋意识同时,也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痛。
宏伟壮丽的夏宫,也称彼得大帝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始建于1714-1723年,起源于彼得大帝访问巴黎的凡尔赛宫所受启发,决定在圣彼得堡建造一座无论从规模和豪华程度上都可以与凡尔赛宫媲美的皇宫花园,因此,彼得大帝亲自参与宫殿的规划和设计,于1723年初具规模,后又几经扩建改建,工程持续长达近两个世纪.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法国大作家、哲学家伏尔泰曾说,圣彼得堡集中了欧洲各国建筑的精华。圣彼得堡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548座宫殿、庭院和大型建筑物,32座纪念碑,137座艺术园林,此外还有大量的桥梁、塑像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冬宫,有雄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2米的圣伊萨大教堂等,这些建筑高雅华贵,闻名于世。
漂亮的喷泉
连年征战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宏大的视野和穷奢极欲的野心产生宏大格局。因此才有这宏伟壮丽的宫殿。
从这里可以遥看夏宫
从这里可以直视波罗的海港
这条河与海港连接着
河的尽头是海边
冬宫,原是沙皇宫殿,现改为博物馆,它是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冬宫外广场
圣彼得堡要塞坐落在涅瓦河畔兔子岛。它是圣彼得堡的发祥地,夺得涅瓦河口之日起,彼得一世就在此安营扎寨,并立即兴师动众,大兴土木。从1703年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起了一座要塞和城堡——圣彼得堡。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要塞内的主要建筑为彼得保罗大教堂,它有高123.2米的钟塔(市中心最高),顶部为镀金天使。要塞中有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圣彼得堡要塞坐落在涅瓦河右岸
喀山教堂:
喀山教堂名称来自于教堂内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当恐怖伊凡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了这尊圣像画。由于喀山圣母像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故成了俄罗斯东正数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一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还有两位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的塑像。
伊萨大教堂:位于市中心的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世界第三高的圆拱型建筑物。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宏大的规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2万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墙,再竖起上层的细石柱,最后覆盖上圆顶,整个建筑蔚为壮观。最艰巨的工程就是在43高的圆顶周围放置24根细石柱,每根石柱高13米,重67吨。
大教堂外墙用灰色大理石贴面,内部装饰用了大理石、斑岩、玉石、天蓝石等材料,装饰用黄金就达410公斤。其中仅穹顶外部镀金就用了100公斤黄金。
这是滴血大教堂,时间关系只能远远相望。
该教堂建于公元188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采用了与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构造,与华西里教堂的区别在于镶嵌复杂、颜色艳丽的影像图案,用丰富的彩色图案瓷砖、搪瓷青铜板装饰面。
俄罗斯文化的母亲河涅瓦河
看完圣彼得堡诸多建筑后,感慨良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单一个圣彼得堡就有那么多名胜古迹。而且按伏尔泰所说,它集中了欧洲各国建筑的精华。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548座宫殿、庭院和大型建筑物,32座纪念碑,137座艺术园林,还有大量的桥梁、塑像等等。我们匆匆浏览的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分,这是单纯财力和奢侈欲望能做到的吗?固然沙皇连年征战掠夺了大量财富,但他们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胸襟,才是建设这些世界级精品的基础。应该说彼得大帝把它发挥到极致,他在前辈创业的基础上,虚心向西方学习,亲自到先进国家学习造船技术,彻底改造了俄国社会,使俄国军事、技术、文学、艺术得到全面发展,产生了大批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19世纪的灿烂辉煌。联想比年代稍后的日本明治维新,更加感到改革开放才是历史发展必然,而改革开放必须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亲力亲为,自上而下,全面推动,才能见到实效。